金秋时节,油茶飘香。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杨柳井乡普弄村千亩“油茶+中药材”种植基地,漫山油茶树硕果压枝,圆润饱满的油茶果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林下间隙里,百部、天门冬郁郁葱葱,翠绿的枝叶顺着坡地铺展,一幅“树上摘金、树下挖银”的丰收图景跃然眼前。

“下面药材长得好,油茶也长得好。”背着竹篓的采摘工人李明琴穿梭在林间,双手翻飞间,成熟的油茶果便“簌簌”落入背篓,脸上的笑意藏不住。不远处,几名农户正俯身打理中药材,除草、松土的动作娴熟利落,这片曾经单一栽种油茶的土地,如今因“茶药共生”焕发出双倍生机。

“以前光种油茶,得等七八年才见收益,前期每年光除草就要投30万元。”基地负责人黄礼荣的话里藏着艰难。2017年,普弄村引入种植大户,以“土地入股”模式将荒山改造成油茶基地,村民占股35%、企业占股65%,可油茶树生长周期长的难题,始终让大家心里“悬着一块石头”。

转机来自一次大胆尝试。为破解“前期无收益”困境,基地探索出“油茶+中药材”复合种植法:利用油茶林间空地,套种百部、天门冬等中药材,既实现“以药养茶、以耕代抚”,又让土地“不空闲”。“管护药材时顺带给油茶树除草施肥,油茶挂果率比去年高了不少。”基地管理人员王永光指着挂满枝头的油茶果,语气里满是惊喜。

如今,基地400亩百部、400亩天门冬、100亩百合长势喜人,油茶产量也迎来大突破,去年收了40吨,今年预计能达60吨。“国家政策好,管茶又管药,两样都丰收。”黄礼荣难掩激动,脚下的土地,早已不是当年的“荒山坡岗”,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这抹“绿色”正从普弄村蔓延至广南县全域。目前,该县油茶总种植面积达38.5万亩,其中20.2万亩为幼林、14.3万亩进入盛果期。依托“林上采、林中养、林下种”的协同发展路径,全县已发展油茶复合经营面积8000亩,带动2000余户林农增收,油茶立体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9000万元。

从荒山到绿洲,从单一产业到立体经济,广南用“油茶+”的智慧,让生态改善与产业富民形成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胡俊 黄国旭 李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