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江那镇铳卡社区的标准化大棚里暖意融融,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藤蔓。这颗承载着高原特色的“红火果”,正是砚山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清晨的种植基地里,一派热闹景象。40余名工人手持采摘桶,熟练穿梭于排列整齐的藤蔓间,精准采摘成熟的西红柿。采收后的果实被迅速转运至分拣区域,工人们严格按照大小规格、色泽品相进行分级筛选,快速装箱打包,等待冷链运输车辆启运,发往各地市场。据统计,当前基地日均完成西红柿采摘与分拣30余吨,这一忙碌的采收场景将持续至整个采收季结束。

在种植基地内,一排排雄蜂授粉箱整齐排列,格外醒目。国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家田介绍,基地已全面推广应用雄蜂授粉技术。该技术不仅使西红柿坐果率提升10%至20%,还从源头上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确保果实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同时显著提升了果实的甜度与风味。得益于这一生态种植技术的应用,基地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双丰收”。预计今年西红柿总产量可达1300吨,总产值有望突破900万元。

“我们种植的番茄用雄蜂代替人工授粉,提高它的品质、环保、口感,种出来的品质都是很可观的。”国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家田介绍。
西红柿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化、规模化”转型,更构建起一条稳定的助农增收链条。近年来,基地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就业,从果实采摘、分拣筛选到包装装箱、物流运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实现“务工增收两不误”。

从依托自然禀赋培育“红果”,到带动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砚山西红柿产业的“红火”,是当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据砚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消息,目前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已达1610亩,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格局逐步形成,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这颗承载着希望的高原“红果”,将持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为砚山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铺就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云南网记者 韩艳慧 通讯员 王思入 李文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