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营“老黄牛”|骆敏:以“西畴精神”为盾,把这“一亩三分地”守成群众安心地

骆敏,男,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西畴县公安局西洒派出所民警。从警以来,他便带着西畴人特有的“不等不靠、实干奋进”劲头,辗转县局多个岗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将“善谋实干、扎实苦干”的“老黄牛”精神,融入社区警务的每一个日夜。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2次,获评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
在滇东南的群山之间
西畴县的石漠化土地上
曾镌刻下“苦熬不如苦干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烙印
这句从石缝中“啃”出来的箴言
不仅是西畴人战天斗地的信念图腾
更成为西畴县公安局西洒派出所民警骆敏
近三十载从警生涯的行动指南
面对荣誉
骆敏总笑着摆手
“社区民警的岗位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西畴人从石缝里种庄稼就懂‘干才有希望’不是空话,这辖区的‘一亩三分地’,我得守好更得种出老百姓安心的‘好日子’!”
质朴的话语里,满是扎根基层的坚定
深耕社区
用“苦干”破难题 “三必到四必访”解民忧
“社区平安没有捷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这是骆敏扎根社区多年的心得
作为辖区公认的“活地图”
他的脚步遍布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而“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法
——矛盾纠纷必到、安全隐患必到
突发事件必到
困难家庭必访、特殊人群必访
商户企业必访、老党员老干部必访
便是他践行“西畴精神”的生动注脚

去年,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骗子手段花样翻新,从“免费治病”的养老骗局到“高息理财”的投资陷阱,受害人群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看着群众因被骗而焦虑的神情,骆敏急在心里:“防骗宣传不能等群众来问,必须主动送上门!”他索性把办公室“搬”到了社区广场、学校门口、商铺店里,用“大嗓门”喊出安全提醒,用“大白话”拆解真实案例。遇到老年人,他会蹲下身手把手教存报警电话,算清“养老钱”的“安全账”;碰到年轻人,他会结合刷单诈骗、网贷诈骗案例,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今年以来,他累计开展法治宣传60余次,护校安园60余次,组织防爆演练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把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居民心中。
“邻里之间哪有解不开的结?西畴人最讲‘和’,坐下来聊两句,气就消了一半!”调解矛盾时,骆敏总用这句话打开僵局。么洒新寨村的李某能、李某文两家与菜地主人李某宽,因入户道路问题结怨多年——道路窄得仅容行人通过,车辆一压就损坏菜地,双方争吵不断,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李某宽坚持要3.6万元补偿才肯让地,邻里关系剑拔弩张。2024年1月20日,双方再次发生肢体冲突,报警电话刚挂,骆敏就带着同事往村里赶。

到了现场,他没有急于下判断,而是拉着三人坐在院子里,掏出笔记本边听边记:听李某能吐槽“开车出门得挪石头,下雨还打滑”,听李某宽诉说“菜是一锄头一锄头种的,被压了真心疼”,也听邻居回忆 “两家以前关系好,就因这路生分了”。接下来的半个月,骆敏照着“三必到四必访”的要求,一次次上门:去李某宽家,帮着浇菜、聊种地的辛苦,“宽叔,路通了,大家出门都方便”;去李某能家,算“长远账”,“西畴人讲究‘远亲不如近邻’,闹僵了遇事谁帮衬?”他还请村里老党员出面劝和。第五次上门时,李某宽终于松口:“小骆,你跑这么多趟,比我亲侄子还上心,赔偿3500块就行!”李某能也连忙道歉,一场拖了数年的纠纷就此化解。
从警以来
骆敏排查大小矛盾纠纷300余件
成功调解200余件
他用“苦干”代替“苦熬”
用“主动上门”代替“坐等诉求”
让“三必到四必访”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也让和谐之风遍吹辖区每个角落
严字当头
凭“实干”防风险 “细实”作风护平安
“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不得
西畴人能把石漠变良田
我们就能把隐患堵在萌芽里”
这句话,骆敏常挂在嘴边
在隐患排查上,他像一头“较真”的老黄牛
眼里容不得半点“不安全”
凭着细致和严谨,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上个月,骆敏排查留守老人张奶奶家时,发现厨房燃气罐离灶台太近,旁边还堆着易燃纸箱。张奶奶觉得“一直这么用,没出过事”,不以为然。骆敏急了,拉着张奶奶到厨房:“您看这燃气罐,离火这么近,万一漏气着火,后果不堪设想!”说着就动手把燃气罐挪到安全位置,找收纳箱装好纸箱,还教张奶奶检查燃气泄漏的方法。后来路过张奶奶家,老人特意拉着他说:“多亏你提醒,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每逢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骆敏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娱乐场所的消防通道通不通,他会反复确认安全门功能;宾馆旅店的登记严不严,他会对照台账核对信息;五金店的刀具登记全不全,他会逐把核对编号。每到一处,他都拿着笔记本逐条记录,发现隐患当场要求整改。今年以来,他已开展安全检查400余次,辖区大小场所的安全隐患点,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在交通管理上,骆敏是出了名的“钉子兵”。每逢西洒街天,凌晨6点的街头还浸在墨色里,路灯光晕下,他早已站在车流交汇的路口,双手接过每一辆过往车辆的证件,细致核查车牌、车况,寒来暑往从未缺席。平日里,每周两天的路面巡查,他总能把“严”与“暖”融在执法中:看到骑电动车未戴头盔的群众,他会快步拦停,用身边事故案例讲解“头盔就是保命盔”;遇到试图闯红灯的行人,他会急忙拉住,逐条分析危险。今年以来,他和同事们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0余起,用“实干”筑起交通安全屏障。
今年台风频繁,骆敏的心始终揪着:“高空坠物、排水堵塞、危房漏雨,这些都是要命的事!等台风来了再处理就晚了!”台风来临前,他带着同事开展“地毯式”排查:发现广告牌松动,立马联系店主加固;居民楼阳台有花盆,挨家敲门提醒收回;协助1户3名群众撤离时,他帮着搬行李、联系安置点,直到确认所有人安全才离开。台风登陆前,他整改高空隐患点6处,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担当,诠释着“守护者”的含义。
情字入心
用“真心”暖民心 “坚守”赢得信
“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家人,西畴人最讲‘情’,干事就得掏真心。”
从警近三十载
骆敏的警服口袋里,总装着一个泛黄的小本子
上面记着辖区老人的电话号码
困难群众的需求、待办的民生小事
每一笔都写满“为民”初心

2023年12月,东安社区的范某多次到派出所反映,自家户主在母亲户口被弟媳注销后,被私自改成弟弟的名字,虽持有房产证和公证书,却一直无法更正,日常生活深受影响。得知情况后,骆敏丝毫不敢懈怠。他深知,户主身份关乎居民切身利益,若不及时解决,不仅影响范某生活,还可能激化家庭矛盾。
为查清来龙去脉,骆敏放弃休息时间,挨家挨户走访社区群众和知情人员,耐心倾听每一个细节。当他将调查结果告知范某弟弟,提出变更户主时,对方却坚决反对,甚至扬言要危害他人,调解陷入僵局。但骆敏没有退缩,他想起西畴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暗下决心要帮群众解决难题。
此后,骆敏一次次主动联系双方:面对范某弟弟的抵触,他先倾听顾虑,用真诚化解戒备,再结合法律法规讲解变更的必要性,明确告知扬言危害他人的后果;同时,他不断安抚范某情绪,让其相信问题终将解决。凭借着“老黄牛”般的韧劲,经过多次沟通,范某弟弟终于认识到错误,同意变更户主。当骆敏把新户口本送到范某手上时,范某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小骆,你真是帮我解决了天大的事!”

2024年2月8日,骆敏刚端起午饭,辖区加油站工作人员就匆匆赶来:“警官,昨天有个司机加了1080元的油没付钱!”他二话不说放下碗,跟着去加油站调查,很快联系上忘付油钱的车主。经过耐心劝说,车主当即转账,工作人员感激地说:“骆警官,要是没有你,这钱可能就打水漂了!”
这些年,骆敏帮过的人不计其数:迷路老人找不着家,他联系家人、接至警务亭等候;孩子走失哭不停,他买零食玩具哄着、帮找父母;辖区老人见了他喊“小骆”,拉着唠家常;孩子们围着他喊“警察叔叔”,想摸一摸警徽。这份信任,是他用一次次帮助、一声声叮嘱攒下的“真心”,换来了百姓掏心窝子的“民心”。

如今,53岁的骆敏
依然奔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
从“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中汲取力量
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近三十载
他没有侦破大案的鲜花掌声
也没有街头擒凶的惊心动魄
却以“老黄牛”般的勤恳与执着
将“实干”内核化作守护平安的每一步
服务群众的每一事

闪耀的警徽下
他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心温暖民心
让西畴精神愈发鲜活
也让社区平安的“铜墙铁壁”
在日复一日地“苦干”中愈发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