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山林纠纷解决了,产业发展没了后顾之忧!”“红白事不攀比了,分子钱少了人情味更浓!”“村里环境干净整洁,干部办事越来越靠谱!”谈及“桃源巡察”带来的变化,广南县各族群众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近年来,针对对村巡察“巡不深、察不透、改不实”及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难题,广南县立足“点多面广、村情复杂”的县域实际,创新打造以“巡护乡村、纠治顽疾、致力振兴、为民谋福”为核心的“桃源巡察”品牌,通过锻造巡察铁军、精准把脉开方、做实整改文章,让巡察利剑直抵基层“神经末梢”,为乡村善治注入强劲动力,用实际成效守护民心。

建强队伍筑根基 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广南县辖18个乡(镇)190个村(社区)3499个村小组,如何让巡察力量触达每个角落,是推进对村巡察的首要课题。“最大的挑战是巡察力量不足,难以实现精准监督。”广南县委巡察办主任农玉国坦言。
为破解这一困境,广南县在“马甲巡察”“巡审融合”“巡纪联动”等模式基础上,创新将村官纳入对村巡察人才库,让熟悉村情民意的“本土专家”成为巡察生力军。2025年6月,南屏镇安王村委会副主任田孟富被抽调参与巡察,凭借日常与村民打交道的经验,他直击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移交问题线索2条,发现各类问题79个,彰显了“本土巡察”的独特优势。
为提升巡察队伍专业能力,广南县制定《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指引》等两项机制,规范从准备到整改的全流程操作,并通过规范化培训、动态更新人才库等方式锤炼精兵。县委第四巡察组组长黄伟梳理“六张清单”,开设组内“微课堂”,以“理论+案例+感悟”模式帮助新人快速成长,从县纪委监委转岗的陆启红感慨:“边学边干进步快,组长的实战经验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针对县域广阔的特点,广南县将18个乡(镇)划分为6个片区,实行“一组管一片”全程负责制,同时建立巡审融合、与政法机关协作配合等长效机制,构建起常态化监督格局,为乡村留下“不走的巡察组”,推动对村巡察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变。

精准巡察破难题 实现从“平均用力”到“精准发力”
“巡察不是‘大水漫灌’,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必须找准‘病灶’精准施策。”农玉国的话道出了对村巡察的关键。广南县综合纪检监察、组织、政法等部门信息,为190个村(社区)建立“村情档案”,绘制精准的“问题导向图”,让巡察有的放矢。
2023年6月,县委第二巡察组进驻黑支果乡前,收到这样一条村情提示:“银厂村与曙光乡田心村存在70余年林地纠纷,制约产业发展。”巡察组将其列为重点任务,督导乡党委联动县司法、林草等部门组建三级调解组。工作人员顶烈日、踏荆棘,实地勘界、入户恳谈,摆事实、讲法律、诉情理,历经4个月不懈努力,终于在2023年10月促成两村达成共识,为这场跨越三代人的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这样的精准巡察案例在广南俯拾皆是:板蚌乡木艾村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杨柳井乡石花坪村的饮水保障难题、五珠乡老厂村的集体“三资”监管漏洞,都被巡察组一一揪出、推动解决。群众纷纷赞叹:“巡察干部有火眼金睛,总能发现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广南县创新“红黄绿灯”分类机制:问题突出村列为“红灯村”重点巡察,有遗留问题村列为“黄灯村”重点梳理,工作效率低村列为“绿灯村”督促提升。同时定制“一村一策”谈话提纲,构建线上线下多维监督网络,让巡察穿透力持续增强。那洒镇龙汪洞村曾是治理难点,巡察组聚焦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痛点推动整改,如今该村道路硬化、饮水清澈,蒜头果、砂仁等产业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非遗葫芦笙舞更成了“引客宝”,村民王大姐自豪地说:“去年文化节,好多游客为我们鼓掌!”

严抓整改促长效 实现从“事过翻篇”到“事管通篇”
“发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才是终点。”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张祥文表示。为避免整改“雨过地皮湿”,广南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整改机制,通过“集中培训、集中交办、集中督办”,在乡(镇)设立“乡村一体联动”专班,以“乡带村、村促乡”模式破解村级整改不彻底问题,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篆角乡下寨村的转变颇具代表性。曾经这里“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粪成堆”,2022年7月县委第一巡察组开展“巡乡带村”时直指其卫生乱象。“表面是环境问题,根子在习惯和观念。”村党委书记王恩富介绍,村里迅速修订村规民约,明确“门前三包”和责任分区,创新推行“征信卡”制度,将遵规守纪、人居环境等责任义务记录在册,由村民和干部共同签字确认。渐渐地,“硬约束”变成“软自觉”,如今的下寨村古树环抱、溪流潺潺,庭院芬芳、道路整洁,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整改重点。坝美镇普南村曾因“党组织书记不胜任、工作不在状态”导致软弱涣散,各项工作推进滞后。巡察反馈后,镇党委迅速成立整顿领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意,量身定制整改方案。如今的普南村班子配齐配强、干部作风扎实,种植茶叶6800余亩、橘子3400余亩、八角400余亩,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昔日“后进”村焕发新生机。
为确保整改成效持久,广南县建立群众参与整改评估机制,要求村(社区)整改评估需有20%群众代表参与。杨柳井乡将巡察整改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庭院经济,把宝月关村委会六郎城村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带动1300余户4000余人增收,人均年增收超7000元。

“‘桃源巡察’既是发现问题的‘探照灯’,更是排忧解难的‘连心桥’。”广南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田永灿表示,该县将持续把对村巡察纳入总体规划,不断擦亮“桃源巡察”金字招牌,让巡得更深、察得更透、改得更实,为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清风徐来,民心凝聚,“桃源巡察”正让广南乡村焕发善治新活力。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喻传宏 杨月波 高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