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散发微光余热 践行公仆承诺——追记新店彝族乡人民政府干部施友才
2020年,对于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的新店乡扶贫干部而言,既有辛酸、也有欣喜。辛酸的是,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工作的节奏,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延缓了接受检验的进程。然而,无论如何,在众志成城的坚守与不懈坚持的前行中,脱贫摘帽,虽然迟到,但终究到来。在新店乡一众扶贫干部中,不乏上了年纪但仍然冲在前线的“老大哥”,施友才就是其中之一。参加工作30余年,他将青春奉献在这片他所深爱着的故土,无声无言默默付出,在脱贫攻坚、数据统计、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以及各项常规工作中勇担当、有作为,是同事眼里的好大哥,群众心里的好干部。
倾注真情,一步一印战脱贫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恰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施友才作为挂钩小平地村委会的工作组成员,负责团山村小组片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又是乡统计站负责人。虽然身上担着两个重要的担子,但他毫无怨言,每天早出晚归,利用半天时间开展统计工作,另外半天时间进村开展群众工作,紧盯施工老板按要求实施危房改造、补水工作,一家一户宣传引导,督促群众自觉清扫房前屋后卫生。挂钩小平地村的指挥长说:“老施哥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非常细心,对挂钩片区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清楚。工作中遇到问题拿不准的时候反复地询问,直到得到确切答复才放下心来。”施友才说:“怕遗漏了对不起老百姓。”
施友才挂钩的团山村小组大部分群众都外出务工,家中小水窖储水量不足,有的还漏水。在迎接第三方考核评估时,村委会组织人员补水入窖,为保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有一天晚上需要通宵拉水,而他就在村子里协调到凌晨三点多,在车上睡了一个多小时又接着工作到天亮。在他的带动下,团山村小组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在各项检查中均顺利过关。在此期间,他所负责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也圆满完成。
无声无言,一点一滴见担当
不计个人得失,只要工作有需要,他从来都无怨言。有同事曾问他:“为什么买车?”。他说:“因为扶贫工作需要。每天在乡上、村上来回跑,有时可以顺路搭别人的车,但有时搭不到车,影响工作开展,买车以后,方便很多”。如今,在他离去后,曾跟随他一起走过扶贫路的车子,无声诉说着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或许有些基层老同志给人以“倚老卖老、不思进取”的印象,但是,在施友才身上,这些问题从不存在。相反地,他的许多作为,常常让年轻的同事们自惭形秽。乡政府大院、一楼楼梯、一楼走廊,这些都不是他负责的保洁区域,但他只要不下村,就会默默承担着清洁工的职责,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始前,他早已经是一个“爱卫士”。
在村上,他是扶贫工作组组员,在乡上,他是经济发展办负责人、人口普查办主任。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经常晚上八九点办公室灯还在亮着;而上午,为了不给党政办的同事添麻烦,经常在上班前就到办公室打印、复印工作所需要的各项纸质材料。对于老同志而言,在电脑办公、智能手机使用方面,总会比较吃力,工作需要时,虽然可以凭着一些资历让年轻同事代为操作,但施友才并没有这么做,没有以“不懂、不会、整不来”为借口,全权让别人代为完成,而是虚心请教,在不断地学习中掌握了使用技能,努力适应着新时代新发展的新需要。
历经年岁,一生耕耘结硕果
作为统计工作能手,认真细致是他的工作品质。早些年,电脑办公还未普及,统计年报表需要手工填报,一个数字有时甚至需要算上一个星期。有时候别人怎么都算不对的数据,到了他的手上,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三两次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在此过程中,他也对其他的业务人员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2020年4月,丘北县顺利通过第三方考核评估验收;5月,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昭阳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示》,丘北县正是其中之一;6月,在2019年贫困县脱贫退出国家抽查中交上了零漏评、零错退、零举证的高质量答卷;8月,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普查。在一次次的检验中,丘北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在短暂的休息放松后,施友才又投入到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再一次担起乡人口普查办主任的担子。此前,他已参加过多次全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工作,因工作成绩突出,分别于199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受到了丘北县人民政府和文山州人民政府的表彰,于2018年被表彰为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省级先进个人。在人口普查工作的紧要关头,哪里活最忙,哪里总有他的身影;哪里工作艰苦,哪里就有他的担当。面对普查工作经验不足的“新兵蛋子”,他从没有不耐烦,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人口普查工作推进付出心力。协调对接、打印表册、开展培训、调查摸底等等,在他的带领下,新店乡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
意外,总是来得极其突然。2020年9月29日上午10时许,施友才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送医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办公桌上翻开的材料和填了一半的表册是他在工作岗位上留下的最后一道痕迹。回望施友才30余年的工作历程,虽然不是党员,却无时无刻不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基层普通干部,却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散发微光余热,用行动实实在在践行最朴实无华的公仆承诺。
人已逝,然魂犹存。走过的扶贫路,焕新的乡村颜,都记载着施友才在岗位上的付出和成绩。这一切,散若微光,烙印在彝乡热土,永不褪色。(来源:新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