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板蚌乡“四个一”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建设
板蚌乡居住着壮、苗、瑶、汉四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比达96%,各少数民族在2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互包容、共同进步,谱写了共同繁荣进步的新时代赞歌。为切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创建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蚌乡“四个一”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为展现各民族的文化魅力,促进各民族间的互惠、互融,板蚌乡举办了2021年中国·板蚌“西洋双湖”旅游文化节,举行迷你马拉松、皮划艇、水上拔河、浑水摸鱼、民族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又能体现团结协作精神的活动,使各民族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在文艺汇演中,各民族身着艳丽的服装,登台跳起本民族的独特舞蹈,展现本民族的独特魅力。演出结束各民族手拉着手欢快地唱起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有效地吸引了本乡以外的2000余名游客到板蚌来参加活动,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树立了板蚌自信、传递了板蚌声音,使板蚌成为了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洽的理想之地,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二是树立一个典型。板蚌乡将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和宣传典型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用“红黑榜”“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树立文明新风尚,引导群众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把木艾村委会木艾村小组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的典型加以树立,以点带面,通过示范点的示范效应,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木艾村从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可持续、文化传承有源泉、活动场所有创意等方面出发,通过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各项公益性事业上来,打造成全乡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三是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板蚌乡地处西洋江与八宝河交汇处,是西洋江流域广南境内的最后一站,发达的水系孕育了充满民族特色的壮族“沙戏”、“龙牙歪”,瑶族“度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古码头文化、滋生出了达莲粑、花糯米、芦笙粽、米花、糯米团、沙糕等民族特色美食。板蚌乡把民族文化繁荣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的灵魂,即将组织申报壮族“沙戏”、“龙牙歪”,瑶族“度戒”、苗族芦笙舞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建设一批基础设施。2020年,板蚌乡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创建了“西洋双湖”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了广南县“一城两园三镇百景”全域旅游框架中一颗新兴的明珠。板蚌乡实施“旅游+”战略,在旅游中植入民族文化、科普等元素,着力打造低热河谷旅游区。板蚌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帮扶、资金支持,通过偏苗项目、百企结百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在实施的板蚌乡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项目以完善旅游要素为主,辅以民族文化元素、科普元素,项目建成后将为西洋双湖旅游区增添新的旅游业态,成为各民族同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场所。(王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