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赞!砚山这所学校凭实力“圈粉”!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 15:45:07  来源: 云南网-砚山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赞!砚山这所学校凭实力“圈粉”!

砚山县盘龙乡中心小学坐落于文山机场旁,离砚山城区仅有15分钟车程,是文砚同城核心区。走进校园,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压迫感,走到任何一处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清爽感,整个校园温馨舒适、美观大方。

有着33年教龄,在盘龙乡中心小学工作5年的党总支书记阳家德,在完成自身角色转变的同时,也是学校一路崭露头角、成长进步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我当时来的时候就觉得这所学校和其他任何学校都不一样。”阳家德笑言,他和学校的情缘始于“颜值”,忠于“理念”。从中不难窥见,学校能够取得在州县统测中,学科平均分之和连续9年保持全县乡镇第一名的好成绩,凭实力“圈粉”,靠质量“出圈”,一定有其非同寻常的“门窍”。

“亮”成绩,教学质量是第一张

“出圈券”

2016年至2024年7月间,学校在州县统测平均分之和连续9年获全县乡镇第一名;学校连续5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连续5年被县教育体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被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并因质量突出被通报表扬……

一系列“数字”和“荣誉”背后,我们看到一座环境好、师资强、质量高的乡村学校正在七乡大地建立。

“我们下的功夫只有自己知道”。阳家德介绍,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探索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先做,而不是老师先讲,让学生先预习发现问题,老师带着问题去讲,讲完再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反思。在教学上切实实现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懂得思考“为什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锻炼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学成绩常居全县乡镇学校前列的重要“诀窍”,也与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极为契合。

亮眼成绩的取得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在这里,名师和骨干教师“传、帮、带、领”作用凸显。学校建立了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组织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仅2023年度,学校就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260余人次。培训力度的增强,有效激活师资素养的整体提升,学校先后有18人被评为州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0人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精细化管理是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学校从严落实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学校和驻校蹲点制度,要求党政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到挂钩学校检查指导工作1次,每月驻校蹲点不少于2天。同时,学校实行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年级班级制度,每月推门听课不少于10节,将落实教育工作责任、提升教学质量纳入年度党政班子成员履职考核,促进质量提升。

在学校,凝心聚力抓质量,一刻不停、一刻不松提质量已然成为共识。

“亮”活动,五育并举是第二张

“圈粉券”

“学生和老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老师有特长,学生才会有发展。”学校始终坚守“铸品行、养性格、炼意志、健体魄、启智慧、拓视野”的培养思路,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养成教育、开展“课前3分钟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各种活动有序“上阵”,让盘龙乡中心小学看起来不像一所乡村学校,更像一所城区学校。

各类活动的开展,背后是学校抓实抓牢德育教育的缩影,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学校。经过德育教育的加强,育人“叠加效应”有效凸显,学生在课堂、课间、生活、学习、安全等各个方面得到规范,为立德树人埋下良好“伏笔”。

砚山县有王建川事迹陈列馆、王有德故居、阿猛会址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教育意义非凡,更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教材”。盘龙乡中心小学没有让这些资源“闲下来”,讲红色经典故事、开展“追寻烈士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红色研学活动等,师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怀正在厚植。

近年来,“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长此以往,活动缺乏创新、内容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怎么办?

“育人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会创新,决不能故步自封。”新民小学将《弟子规》与武术健身操结合起来,拖支白小学将民族舞蹈融合到课间操活动中,全乡各学校都结合实际打造了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活动中的特色大课间,各学校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接到学校活动创新的“大礼包”,“微笑率”一直在“爬升”。

劳动教育不遑多让,“一米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人满为患”,蔬菜、花卉、中草药等种植走进校园,学生挥汗如雨但收获了农耕知识和丰收的喜悦。

家长的评价是反映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我就喜欢学校这么‘捣鼓’,我们的孩子回家后经常给我们讲学校活动中的趣事,孩子学得认真、玩得开心,我们更放心。”许多家长给出这样的评价。

盘龙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彝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达60.75%,可谓民族文化富集。学校把优秀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和课后延时服务中,彝族弦子舞、苗族芦笙舞、壮族棒棒灯等各类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等让学校更具活力。

近年来,一批批学子更是把少数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2024年砚山县第一届教体系统师生篮球同赛中,学校男女学生代表队突出重围,一路迎难而上,男队荣获学生组冠军、女队荣获亚军。此外,在今年5月,盘龙乡中心小学男队还代表文山州到开远市体育中心,参加云南省“勤锻炼”小学生U12篮球联赛总决赛暨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云南区预选赛。

五育并举有效落实,惠及广大师生,近年来,先后有126名师生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和竞技竞赛中获奖。

“亮”关爱,健康成长是第三张

“破圈券”

守护留守儿童是国家的良心和底线。学校亦然,让孩子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真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对于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盘龙乡中心小学共有学生2878人,其中留守儿童934人,占比达32.46%,较多的留守儿童,怎么帮?

亲情的呼唤,总是能触动人们的心弦。“要让孩子听到远方父母的声音,尽管不能见面,但活络感情不能少。”于是,学校门卫室、办公室设立了亲情电话,每一位老师的手机都为留守儿童提供无偿使用,保持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一根电话线,把异地的两颗心紧紧“拉拢”在一起。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很难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怎么办?学校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建立了心语小屋,让每一位教师以“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的角色结对帮扶留守孩子。他们深入孩子群体,和孩子在课余时间交心谈心,时不时还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同时定期进行家访,关心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

“留守儿童因家庭原因,孩子在家的饮食生活并不是那么地尽如人意,虽能吃饱,但距离‘吃好’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学校把办好营养餐改善计划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各校成立“膳食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每2周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学生、家长、教师意见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提高伙食质量。同时,举办食堂工作人员厨艺大赛,邀请家长代表、教师、学生参加评比,提高厨艺水平,改善伙食质量。

“孩子回家后反而不喜欢吃家里人做的饭菜,更喜欢学校里的‘伙食’。”在家长会和家访中,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评价。

对于外出务工的家长而言,最让其担心的不是孩子在校时间,在校的时候有教师管理和教导学生,他们担忧孩子假期的“真空管理”,特别是暑假期间,学生溺水事件常见于各类媒体头条,让人不寒而栗。家长心头“孩子离校有人管”的这块“心病”,得替家长治疗。

盘龙乡盘龙村委会的“少年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开设集娱乐、学习、管护等为一体的假期“托管”服务,实现“家长放心,孩子愿意来”。

针对爱玩水的天性,避免孩子偷跑到河沟、水坝、水塘等地野泳,造成让人痛心的溺水事故,与其“堵”,不如“疏”。学校依托建立在新民小学的露天游泳池,把游泳课程纳入乡村少年宫课程开展,有专兼职教练专业授课,一批批孩子“跃”进泳池,不仅学得游泳技能,还获得难得的“童年水花记忆”。

实实在在的举措,把社会各界的点滴关爱汇聚成陪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暖流,为其创设温馨的港湾、温暖的环境,为他们撑起一片天,源源不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