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太乡,茂密的森林正孕育着增收的希望。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3%,近年来,当地巧妙利用林下空间与优越气候,积极引导农民投身茯苓种植,开启了林下经济的致富大门。
当下,正值茯苓收获季,走进者太乡大田村委会蚌古小组,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种植户们穿梭在林地间,小心翼翼地采挖着茯苓,一个个“土疙瘩”破土而出,大家围坐在一起,比较着手中的收获,欢声笑语回荡在树林里。“今年这茯苓长得可真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一位种植户难掩喜悦地说道。
茯苓,作为“中药八珍”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诸多功效,是中西成药及保健品的重要原料,还能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者太乡因地制宜,推行林药间作与仿野生种植模式,让这片山林焕发出新活力。如今,全乡600余户农户纷纷加入茯苓种植行列,种植面积超1000亩,户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一条林下经济的康庄大道正越走越宽。
“在林下种中药材,好处太多了。既不占耕地,省了租金,又提高了林地资源利用率,一举多得。”者太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的刘正兴介绍道。
为降低种植成本,者太乡野生菌合作社自主研发调配茯苓菌种。“我们把断木处理成60 -70公分,埋入地下,附上菌包,覆上地膜,菌丝慢慢就长成了茯苓。”合作社负责人邵光明满脸自豪,“合作社一年能产300余吨菌种,2元一公斤卖给周边农户,大家种得省心,我们也能帮上忙。”
者太乡的茯苓,因品质优良,不仅在本地畅销,还远销广西、湖南等地,年总产值超 1200万元。这里的种植户们享受着“家门口”的产业链福利,就近购买菌包,收获后由合作社回收加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收入稳稳当当。
不仅如此,茯苓产业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每年3至6月菌种调配装袋,10月至次年1月采挖茯苓,用工需求旺盛。在合作社的加工点,像黄彩慧这样的村民忙碌其中。“我平时打零工,到了茯苓季就来这儿。装袋虽辛苦,但多劳多得,每天能装 500多袋,也有不错的收入。”黄彩慧一边熟练地装袋,一边说道。
者太乡的林下茯苓种植,不仅是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实践,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百姓的金山银山。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鹏 张文峰 李文诗 王世涵 韩艳慧 通讯员 罗云耀 饶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