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文山:“党建红”守护“生态绿”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9日 16:01:41  来源: 云南网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薄竹镇,是距离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近的乡镇,森林防火不仅是生态保护的技术题,更是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近年来,当地通过激活党支部的“神经末梢”功能与党员的“先锋细胞”活力,将森林防火从传统“人盯人”的粗放管理,转变为“精准防控+全民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打造出“支部吹哨、党员冲锋、群众响应”的防火共同体。2024年全年及2025年截至目前,薄竹镇森林火情和卫生热点数均为零。

  党支部:从“单兵作战”到“立体防控”。将党支部打造为防火体系的“中枢神经”,通过“三建三防”机制实现防火体系的闭环管理。建“红色堡垒”,防制度空转。创新推行“防火责任田”制度,构建了“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员责任区”三级防控网络,将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划分为87个网格,由支部委员担任“林长”,党员佩戴红袖标担任“片区网格长”,形成“一点报警、多点响应”的快速反应机制,每个网格,建立“日巡查、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创新“火险指数评议会”,每周组织党员、护林员、村民代表共同评估风险等级,形成“民情直报-支部决策-党员落实”的治理闭环。建“智慧前哨”,防隐患成灾。运用好“防火二维码”,进山人员扫码登记的同时接受防火知识推送,搭建“薄竹扑火先锋平台”,系统整合气象、地形、人口数据,运用“三看三报工作法”(看烟、看人、看天气,报位置、报隐患、报动态),形成动态“火情风险地图”,实现了防火员巡逻位置、人员进出林区、浓烟预警等信息“一口清”。进入防火期以来,通过扑火先锋平台传递信息超1万余条,党员扑火先锋队及时介入成功避免潜在火情17起,真正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建“生态学堂”,防意识缺位。将每月5日设为“生态主题党日”,组织党员进村入户运用投影仪开展“火案警示展”。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置“火种兑换点”,村民上交打火机可兑换打火机式手电筒,交火柴可兑换防火宣传扇。这种“以物易物”的柔性方式,既保留了村民的情感连接,又实现了火源管控。摆依寨村党员王强总结的“三分钟防火口诀”(烟头必掐、柴火必隔、祭祖必守)被编入村规民约,实现防火工作从“硬性管控”到“柔性治理”,村民防火意识从“灌输式”向“内生式”转变。

  党员:从被动防御到防火一线的“尖刀班”。组建由317名党员构成的“红袖标巡逻队”“党员灭火突击队”“生态宣讲团”三支队伍,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冲锋、战时攻坚”的动态响应机制:当外来游客违规用火时,“红袖标”志愿者第一时间劝阻并开展教育,这种党群同心的防控体系,让防火工作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移动探头”织密防控网络,党员利用手机智能定位功能开展“三必巡”行动:林区交界处必巡、坟茔集中区必巡、特殊人群必巡,独创的“三色标记法”(绿标安全、黄标关注、红标高危)和巡逻防控一张图使隐患排查精准度提升90%。“红色引擎”驱动科技赋能党员参与开发“防火随手拍”小程序,村民发现火险可一键上报,后台自动匹配最近党员处理。今年,村民通过小程序上报烧荒隐患127起,均在30分钟内得到处置。“生态卫士”引领观念变革,党员带头签订“无烟祭祖承诺书”,在家族微信群开展“云祭扫”直播活动。老屋基村党员侯永成将自家祖坟改为生态葬示范点,带动全村7户完成传统墓地绿化改造,从源头消除祭扫火患。“党群共治”:从“要我防”到“我要防”。

  党支部通过“火患共治积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民参与隐患排查可累积积分兑换农具,累计兑换物资价值超3万元。期路古村组建“啊古女子护林队”,由苗族村民自发承担午间巡查任务,形成“党员带群众、民族带民族”的防控格局。

  “党建红”:永远是信仰的颜色。森林防火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当党旗插在每座山头,当初心融入每道防火隔离带,当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火焰一样的红色就不再是威胁,而是信仰的颜色、使命的象征。这种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密码,正在云岭大地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云南网记者 张顺鋆 通讯员 杨承霖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