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广南:“庭院+白茶晾晒”开辟群众增收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 11:38:00  来源: 视听广南GNTV

原标题:广南:“庭院+白茶晾晒”开辟群众增收新路径

去年以来,广南县底圩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主动靠前服务,以“白茶”加工为切口打造庭院经济,做活“茶文章”,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

在广南县底圩乡叮当行政村石龙村小组村民朱永珍家庭院里一个个晾晒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晾晒白茶的簸箕,而簸箕的茶叶也逐渐从鲜叶变成干叶,整个庭院里散发出浓浓的茶香。

据朱永珍介绍,她从去年开始学着自己在家制作白茶,感觉制作出来的白茶品质也还可以,今年想扩大规模多做点白茶,多赚点钱。

广南县底圩乡叮当行政村石龙村村民 朱永珍:“今年通过政府来培训以后,技术等各方面比去年有很大的提升,我们自己在家做白茶比卖鲜叶的收入提升了很多。今年我增加了两个架子,20多个簸箕,在技术方面提升后要把白茶做得更好。”

在广南县底圩乡普盆行政村威卖村小组村民农秀仙家,她正在将刚从山上采摘回来的茶叶鲜叶摊晾在簸箕里,让它自然晾干变成优质的白茶。

农秀仙告诉记者,她家种植了10亩茶叶,这两天茶树发芽少,一个人上山一天也只能采到几十斤鲜叶,不划算送去卖给茶叶加工厂,就自己在家制作白茶。

广南县底圩乡普盆行政村威卖村小组村民 农秀仙:“我们去采新鲜茶叶一天也采不了多少,现在鲜茶也便宜,每斤才2元多,我们就选择拿回家晒干,公司来收购比我们拿鲜茶去茶厂卖的收入要高一些。”

去年,广南县高原特色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出“庭院+白茶晾晒”产业发展模式,尝试在底圩乡普盆村推广,鼓励茶农利用自家庭院搭建晾晒架,将每天采摘的茶叶在家晾晒加工制作成白茶,公司订单保底茶农加工的产品。

广南县高原特色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高级质量管理工程师 李孝云:“我们为了让老百姓更加有意向和我们合作,增加农户的收入,所以我们提供条件是,一是免费提供给他们簸箕,让他们有生产的工具;二是教他们怎么去做白茶;三是保底收农户的白茶,只要达到我们的标准,我们都收购。”

据介绍,四斤鲜叶就可以晾晒得一斤白茶成品,价值提升了不少。

广南县底圩乡普盆村党委副书记 王永旭:“卖鲜叶和卖白茶的收入对比,卖白茶的收入要高很多,鲜茶才卖3元1斤,4.2~4.5斤的鲜叶就晒得一斤干茶了,如果拿鲜叶去卖,4斤多的鲜茶最高才卖得13元。做白茶也不麻烦,早晚采回来晒成干茶卖给公司就行了,价格还能够给到我们23元每斤,这样就能够增加我们三分之一的收入。”

通过总结去年实验推广取得的经验,结合“底圩白茶”市场优势,今年在全乡范围内加大对茶农的加工白茶技艺培训,持续推进“庭院+白茶晾晒”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白茶品质,打开白茶市场,促进群众增收。

广南县高原特色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高级质量管理工程师 李孝云:“今年,如果大家有意向增加,只要达到我们茶叶农残检测标准的茶农都可以无条件地纳入到我们的生产入户里面,目的是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二是为了增加我们公司的产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农户与我们企业一起双赢。”

广南县底圩乡普盆村党委副书记 王永旭:“去年我们村有10~20家试验成功,大家都互相宣传,吸取经验,今年有茶叶的农户都跟着利用庭院、房前屋后发展白茶。”

小院藏天地,寸土出香茗。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广南县底圩乡庭院经济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农民致富的道路。“庭院+白茶晾晒”不仅丰富了农村经济的业态,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