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南县杨柳井乡人大主席团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级代表深入村组一线,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污水治理和道路硬化问题。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在普弄村委会那控村小组,崭新的排污管网与平整的硬化道路相得益彰。“以前污水横流,现在环境整洁了,人大代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村民李正国站在新修的家门口排污管网前,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一变化源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普弄村党总支书记莫起良的主动作为。去年4月,他在走访中了解到49户村民长期受污水问题困扰后,立即向乡人大主席团反映情况,并积极协调落实水泥40吨、砖2万块、砂石23吨等建设物资。通过“政府投料+村民投工”共建模式,该村新建排污主管网690米、入户支管1500米,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2处,同步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300平方米。
在扣莱村委会,大箐、岳家湾两个村小组的村民同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扣莱村党总支书记郑兴宁在走访调研时发现,连接两个村小组的4公里村道宽度仅2.5米,会车时险象环生:小车剐蹭时有发生,避让不当极易导致车辆滑落;遇到大货车时,更需倒车数百米才能通过,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面对这一民生痛点,郑兴宁在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改善杨柳井乡扣莱村委会大箐、岳家湾村小组道路安全状况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后,县乡两级政府迅速落实专项资金8.99万元。通过科学规划,在道路沿线合理设置了8处会车道,每处平均宽3米、长10米。工程完工后,村民出行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以前会车要提心吊胆倒车几百米,现在安全又方便!”村民张科柳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沿线群众的心声。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成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
为确保民生工程质量,乡人大主席团创新建立“三盯”监督机制:人大代表全程盯进度、村民代表严格盯质量、规章制度长效盯管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协调解决土地纠纷、材料运输等各类问题12个,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乡已累计新建排污管网1.4万余米,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4个,硬化道路1万余平方米,惠及13个村小组2800余户村民,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
“我们将继续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代表的‘履职清单’,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展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乡人大主席团主席马敏表示。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卢吉艳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