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写春秋,两袖微尘育桃李。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认识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俊坡——一位身患脑溢血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重新走上讲台,利用左手开展教学的美术老师。
走进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晨光透过艺术教室的玻璃窗,洒在摆满陶泥与颜料的课桌上。李俊坡用左手稳稳地握着陶泥,耐心地引导学生捏制陶泥摆件,他的动作虽不似右手那般流畅,却充满力量与温度。
五年前,李俊坡戴着围裙,左手拿画盘,右手拿画笔,在一面面白墙上挥汗如雨。然而突发的脑溢血,让他的右手失去了知觉,这对于一位长期从事艺术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双手指导学生画画、写字、做陶艺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这也一度让他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他无数次望着窗外,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教室里孩子们的笑脸。因为心中割舍不下这群孩子,时时想着康复后能重回讲台,于是艰难地尝试用左手拿起画笔。
“感觉不是自己的手,根本控制不住,在康复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练习,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用右手拿筷子,拿笔,手都练起了老茧,但是也没什么效果,根本控制不住。”尽管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重来,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他没有气馁。
在这场与病魔的抗争中,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特殊教育这四个字,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在回到学校后,他对自己的工作更具敬畏心和责任心。“右手不行,我觉得用左手更快一点,而且更加顺手,就尝试着用左手给孩子们理发,用自己的左手教他们画画,捏泥巴,搓泥条等等一些教学上的事情,把以前右手做的事情都交给了左手。”李俊坡说。
重返校园,李俊坡发现,特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自己康复时的经历有着共通之处。于是,他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自己左手练习的经验,并将自己的康复经验融入教学。李俊坡告诉孩子们,“残缺并不是缺陷,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点,才会走得更远。”
患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潘紫叶,曾经对美术课充满抗拒,在课堂上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李俊坡没有放弃她,而是每天带着她画最简单的图案。渐渐地,潘紫叶可以主动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涂抹出鲜艳的色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中,我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引导他们,这就是我教学的意义。”
2022年,李俊坡辅导九年级学生农正兰的绘画作品,入选北京冬残奥会主题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并收到了北京冬残奥组委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送来的感谢信和雪容融吉祥物。李俊坡说:“能够收到北京寄来的雪融融奖励,我和同学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从教15年来,李俊坡的作品《当您老了》《老家》《盼头》《童年》《向往美好》等多个作品分别荣获省、州、县的多项荣誉。李老师顽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大家对他也是称赞有加。“李老师是我最敬佩同事,他即使右手伤了,依然坚强勇敢,每天练习左手,不忘教育初心,用左手带领学生制作很多陶艺作品。”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忆说。
教育是一场温柔而坚定的守望。从病榻到讲台,从右手到左手,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咀嚼。李俊坡用左手执笔,以笨拙却坚定的姿态,在时光的画布上绘就教育星河。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星空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温暖而坚定地指引着方向。
云南网通讯员 郑琼 李林禹 李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