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歌润乡土 文传千年 民族之声在田野校园共鸣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6日 22:39:00  来源: 云南网

  10月26日,2025云南・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周系列活动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师生与当地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相聚一堂,在思源实验学校的课堂共谱新曲,在牙牌村的八角林旁聆听古调,国家级非遗坡芽歌书在专业力量与乡土根基的碰撞中,焕发新时代的鲜活生机。

  这份被壮族同胞称作“布瓦吩”的文化瑰宝,是用81个物象图案记录情歌的古老文献。2006年,富宁县开展壮族文化资源普查时,在国家级传承人农凤妹家中发现了这块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土布——月、星、稻谷等具象符号,对应着81首壮族情歌,既镌刻着浪漫婚恋传说,更凝结着古老农耕文明的印记。自发现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多措并举推进保护传承编辑出版《富宁壮族传统山歌系列丛书——常见对歌》《富宁坡芽山歌乡土教材》等书籍成立坡芽歌书合唱团培育27名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6月,坡芽情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藏在深闺”的千年遗产逐步走向大众视野。

  非遗传承的关键在青少年,根基在教育。作为文山州“坡芽歌书”进校园试点之一,富宁县持续推进非遗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传承周活动中,央音师生走进思源实验学校,开启民族音乐进校园之旅。现场,双方先开展合唱交流,再分成四组开展综合音乐活动,共同排演曲目《幸福的水花》。央音师生还带来精心准备的合唱教材,赠送给当地教师,为校园非遗教学注入专业力量。“这些教材太及时了!”接过央音赠送的合唱教材,音乐教师王丽掩欣喜,“能直接用到日常教学中,融进‘坡芽歌书’校本课程里。”

  当日下午,交流舞台转移到牙牌村,一场以民族音乐为桥梁的非遗对话热烈展开。“古歌不难学,难的是用心传承不是硬背曲谱,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彝族古歌”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陆廷康的话,道出了活态传承的真谛。

  央音团队与当地村民围坐一堂“沉浸式”感受民族音乐的原生态魅力。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学生耶利丹・阿斯卡说:“新疆舞动感热烈,而这里的山歌像云一样悠长,能让人感受到妈妈讲故事的温度。”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贺晓乐则强调:“不能以学院派的音响标准衡量传统音乐,这里的传承超越了音乐层面,是文化基因的延续。”这场田野间的交流,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之歌。

  坡芽歌书的传承实践,是文山州文化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2021年以来,文山州共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等项目80个,抢救整理了一批文献古籍和民间文学,让三七文化、坡芽文化、句町文化等成为亮丽的地域文化名片。如今,富宁县正以此次传承周为契机,加快坡芽情歌原生态新曲目创作,将晦涩壮语歌词转化为通俗汉语,并计划坡芽文化打造大型歌舞剧。从68期传承培训班的举办,“坡芽情歌节·陇端节”等文旅活动吸引21.5万人次游客来到富宁,从央视合唱比赛夺冠到唱响世界舞台,坡芽歌书的生命力,正源于这种扎根乡土、守正创新的活态传承。

  “以前是亲戚间传歌,现在有央音助力,这千年旋律能传得更远了。”陆廷康老人道出了非遗传承的期盼。当校园童声与田野古调交织,当专业技法与原生态唱腔碰撞,坡芽歌书正以交流互鉴为桥、以活态传承为脉,在新时代书写着文化自信的新篇章。

  云南网记者 赵芸瑞 韩艳慧 郭丽 潘钰

责任编辑:李亭亭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