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问”答卷·富宁篇 | 归朝镇:油茶果飘香,“家门口”就业托起稳稳幸福
开栏的话
今年6月26日,省委书记王宁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会议上提出的“乡村产业怎么富民?就业怎么拓展?农村改革怎么深化?美丽乡村怎么建好?防返贫底线怎么越筑越牢?” “五问”,为打好过渡期收官战擘画了行动指南。
即日起,富宁融媒推出《“五问”答卷·富宁篇》专栏,聚焦全县在产业富民、就业增收、改革赋能、乡村提质、防返贫监测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攻坚成果,以“五问”为行动标尺,以实干为笔墨,书写边疆振兴新篇章。我们将深入一线,挖掘典型,展现富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检验,奋力答好乡村振兴时代考卷的生动故事。

霜降刚过,归朝镇的油茶晒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群众在千亩油茶地里熟练的摘果并送往晒场,场内金灿灿的油茶果铺满地,筛选机分拣油茶果,工人们忙着翻晒、筛选、装袋,空气中弥漫着油茶果的清香。

“以前总愁没活干,现在晒场就在家门口,这边需要人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做工,一天能拿到100块左右,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到家里,心里很踏实!”在归朝镇屠宰场晒场,王大姐一边麻利地筛选油茶果,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我年龄大了,出去外面打工也没人要,现在就在自己门口干活,每天还能接送孙子上下学。”58岁的农孃孃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近年来,归朝镇紧扣群众“务工远、就业难、增收慢”的痛点,通过“党组织+企业+车间+农户”模式,将闲置校舍、旧厂房等资产“变废为宝”,打造了2个油茶加工厂、5个榨油坊、4个较大规模油茶晒场及粗加工点。今年以来,累计招商引资3000余万元,建成7个就业帮扶车间,输送务工人员3000余人次,帮助1000余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超过3000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与群众“就业难”的矛盾。

“现在我们用机器进行初步筛选,每天的效率更高了,这几年我们晒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建,设备也更加完善。像今天这样,我们找了十几个临时工来帮忙,工钱日结不拖欠,周边村民都乐意来。”归朝屠宰场晒场老板娘看着忙碌的车间说。“归朝茶果好,外面老板抢着要!群众只管把果子运到晒场,我们进行粗加工后直接外销。不仅有县里其他乡镇送果来归朝晒场,还有其他县的送来统一外销。”

“归朝通高速,交通很方便,劳动力也充足,不用担心招工问题。”归朝镇和平晒场负责人介绍道。归朝镇按照“宜用则用、宜租则租”原则,重点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等闲置资产,创新“12333”工作模式,精心培育就近就地就业平台,获得“2025年云南省就业‘幸福里’社区”省级称号,加之距离县城近,国道、高速和铁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归朝镇逐渐成为油茶粗加工集散中心,这里不仅是油茶果“从田间到市场”的中转站,更成为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黄金宝地”。

油茶果虽小,却是归朝镇群众的“致富果”。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培育特色产业、搭建就业平台,归朝镇不仅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的双向难题,更让“家门口就业”从梦想照进现实。如今,走进归朝随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和满足的笑容——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青年,有照顾家庭的妇女,也有年过六旬的老人,大家用勤劳的双手,在油茶飘香的晒场里、在繁忙的皮具厂、碗厂里,共同托起“稳稳的幸福”。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是托起群众“稳稳幸福”的基石。下一步,归朝镇将继续深化“资产活化—产业培育—就业增收”模式,推动本地产业深加工升级,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动力”。(李梦婷)


